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锚定高质量发展 转型跨越再发力

2020-01-29 11:136570中国矿业报

2013年广西地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出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既聚焦主责主业,又拓展大地质服务领域,推动地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17年,广西地矿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踏上新征程,续写新辉煌。地勘经济自2017年以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开局得胜。

这是广西地矿局在新时代中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位,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质量变革、动力转换,奋力搭建“走出去”新平台,聚力党建铸魂、改革锻骨的新成果,也是以贡献求支持、以有为争有位、树立新时代地矿部门新形象的生动实践。

全力推动质量变革、动力转换——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自2013年全球地勘投入步入下滑轨道以来,广西地矿局主动推动转型实现增长动力切换,在持续低迷的地勘市场中开拓大地质服务领域,精心浇灌大地质之花春满园,既在“量”上广种福田,又在“质”上实现广种厚收。

一是不断推动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型,大地质成为增长的新引擎。自2013年推动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型以来,通过“以技术服务社会”“主动承担社会项目”等模式,广西地矿局已将服务触角伸向地质工作和自然资源工作需求的融合点和交汇面,形成了以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生态地质、民生地质为“四梁”,农业地质、水工环地质、海洋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国土测绘、遥感地质以及社会地质为“八柱”的“四梁八柱”工作格局。

——民生地质有大作为。实施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类测绘项目500多项,中标金额超1.2亿元。主动融入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工作。

——农业地质有大空间。目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投入经费8000万元。完成2017年度巴马等23个县成果报告验收和2019年新开的融水等16个县项目设计评审工作。

——海洋地质有大天地。目前,实施海洋地质调查项目6项,总经费2275万元。北部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新发现高岭土矿点1处、圈定海砂远景区1处;北海市大风江口-雷公沙矿区(北部矿段)海砂矿详查项目新发现中型海砂矿产地1处。中标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北海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项目。

——灾害地质有大成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承担地质灾害类项目140项,合同经费11917.31万元。全面完成第一批13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野外调查工作。第二批23个县(市、区)野外调查工作已陆续展开。

……

二是积极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显成效。积极参与广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大新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项目。其中,地建集团中标来宾市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土地整理项目,合同金额3.2亿元。广地地矿局积极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服务地方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建设旗开得胜。

三是主动开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领域。何谓高质量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其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独门绝活。我们抓住“铀、盐”握拳发功:

——“铀”焕新机。今年10月底,由广西地矿局主导的《广西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广西地矿局在重新挖掘铀矿治理核地质工作中制定的行业标准,也是该领域的首部管理办法。目前共实施铀矿治理核地质项目9项,投入经费1086万元。新发现异常点带5处。对桂北某县渣堆垮塌进行应急处置,对全区8处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危险矿渣堆防汛应急进行排查。推进“十三五”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整治工程落地。开拓放射性核素检测工作领域,广西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资质扩项、应急训练、核事故(件)监测评价等能力建设有序推进。

 

——“盐”开天地。2019年以来,广西地矿局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工作,多次联系袁隆平院士团队-湖南袁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盐碱地改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9月,广西地矿局与该公司就盐碱地改良开发产业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度洽谈,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广西盐碱地改良开发和耐盐水稻种植产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耕地资源特别是可种植水稻的土地稀少。因此,陆海统筹,耕地陆占海补,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广西沿海现有可开发滩涂大约261.5万亩,盐碱地改良开发和耐盐水稻种植大有可为,也为地质部门提供了技术服务提供切入口和广阔天地。

奋力搭建“走出去”新平台——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唯有开放才能进步;面对“一带一路”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起到龙头牵引作用的时代机遇,我们唯有抓住这个龙头,才能掀起“银山拍天浪”的磅礴之势。为此,我们紧抓“一带一路”的“天时”,背靠毗邻东盟的“地利”,依托众志成城“走出去”的“人和”,奋力搭建“走出去”新平台、开拓“走出去”新格局。

10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1605万元援建的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在柬埔寨磅清扬省举行了项目落成暨移交仪式。该实验室项目由广西地矿局具体承担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达3036平方米,配置了各类检测设备,样品制备设备,废气、废水及粉尘处理设施。援建项目还包括柬方数十名检测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目前培训工作正在广西地矿局开展。根据双方协议,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为广西地矿局提供奥拉地区一区块(200平方公里)作为拟合作勘查范围,以支持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早期运行,也为广西地矿局推进地质工作和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2019(第十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于11月圆满结束,签约金额52.88亿元,论坛同期还举行了东盟学院揭牌仪式、摩洛哥国家矿业专场推介会……其“聚宝盆”效应正逐渐显现。十年来,共有34位部长及以上的官员参会,签约项目达138个,签约总额600多亿元。论坛同时推动成立了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创建了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等。去年,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正式揭牌,开启了中国-东盟共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依托这些“走出去”平台,局属地勘单位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度参与东盟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开发和合作,仅“十二五”期间,广西地矿局加快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步伐,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16个地勘单位实施了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累计完成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等勘查项目25个。

聚力党建铸魂、改革锻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强有力的党建对我们的中心工作既能起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又能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地勘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凝心聚力开拓大地质,并自2017年以来连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根本内因在于坚持了党建铸魂、改革锻骨。

一是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效性。在抓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和制约当前地矿工作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解决。自筹资金2000万元支持海调院获得海洋地质调查基地建设用地,已通过“招拍挂”并签订土地出让协议;印发广西地矿局党组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方案,为地矿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学习黄大年、党员当先锋”为抓手,在主题教育中突出地矿特色;出台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26条工作措施,让局属单位集中精力抓项目推进,抓工作落实。

二是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讨论工作。查找党建工作、地勘主业、“大地质”服务、地勘改革与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合作、人才队伍建设6个方面问题,提出25条整改措施,召开机关干部大会部署落实。

三是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的落实。今年4月到7月,自治区党委第九巡视组对广西地矿局党组进行了巡视,9月自治区党委第九巡视组向广西地矿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情况。“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广西地矿局坚持“从高从严从实从细从深”的要求,明确整改责任,强化分类施策,坚持开门整改。针对巡视整改的问题,既出重拳“当下改”,不留尾巴,又建制度“长久立”,完善制度,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补齐一片短板,坚决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四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续工作和广西地矿集团组建:

——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抓好与广西财政厅的对接工作,推进局属单位退休人员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项、解决局属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等问题取得进展。

——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做细做实改制方案;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的转企工作计划,有序完成改制工作;加强对接,积极与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分类改革后的配套政策。

——重点抓好与自治区党委编办对接,推动开展2019年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只出不进”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机关机构编制职能建设等方面工作。

——积极推动广西地矿集团组建。组建广西地矿集团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发展壮大广西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事业,解决目前拟投资矿业项目资金和开拓国际矿业市场的重大改革之举,对于做大做强广西地矿局的地勘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推进广西地矿集团的组建。目前,正在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逆势上扬开新局,乘势而上创新高。下一步,广西地矿局将加快破解产业发展不平衡,传统制造业、批零住餐业比较低迷等不利因素,继续保持地勘经济两位数增长势头,能快则快,坚持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确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广西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地矿部门应有的贡献。□

 

网站编辑:宫莉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极端大气河事件将随温度线性增长
7月1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首次利用涡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对未来增暖情境下极端大气河事件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全球变暖下的极端大气河事件》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0评论2023-07-04537

覆盖2700家,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上线
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三方发起共建的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正式上线。数据库收录了2022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覆盖的约2700家环保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如组织信息(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类型、成立日期、工作领域首选项、工作领域次选议题、工作手法、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等。参与首年调研执行的34家枢纽组织将成为数据维护员,共同建设、管理、维护这一环保公益行业基础设施。

0评论2023-07-04512

黄江:完善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入河
6月以来,黄江生态环境分局对龙见田水沿河企业、板湖河沿河餐饮店逐一排查污染源,完善企业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直排入河。

0评论2023-07-03525

贵州省黔南州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15号) 精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0评论2023-06-29571

4.0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陕西水环境综合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我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4.05亿元,资金量比去年增加超过10%,在去年突破3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0评论2023-06-29648

焦化行业将开启超低排放“大改造” 焦企产能优化忙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于6月28日截止。焦化行业将进行超低排放“大改造”。

0评论2023-06-29560

垃圾分类既要多管齐下也要久久为功
会说话的垃圾分类机器人、装载芯片的垃圾桶、AI图像十秒识别厨余垃圾……日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走进城市云脑平台、静脉产业园等地,点赞西海岸新区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的好经验与好做法。

0评论2023-06-28592

内蒙古乌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让大气污染无处遁形
小到公园小区、大到全市范围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可“一屏所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乌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监测中心,自治区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大气监测平台的强大功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平台既可以全方位实时监测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又能分析研判、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大气环境问题,为乌海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手段。

0评论2023-06-28516

开封市市长李湘豫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
6月25日,开封市市长李湘豫来到惠济河畔,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他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惠济河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开封。

0评论2023-06-28511